转自:匠山行记
\"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何为五感的建筑?
建筑应该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人类五种感官出发,全面调动人的感官参与,建立人与建筑之间的关联,解锁世间真挚的美好。
*本文将通过对隈研吾的作品解读,探寻这位建筑师对于 “五感的建筑” 的思考。
© 匠山行记
© 匠山行记
© 匠山行记
01
视觉
隈研吾不标榜视觉的冲击,曾提出「反造型」与「负建筑」的理念,他反对一味强调造型而与环境割裂,反对一味简化而忽视了万物之间的联系。
他关注建筑与环境的融合,而不只关注造型的谦逊设计理念,让建筑不再是「白立方」或「混凝土盒子」,而是有了更自由、舒适的形态去联结人与材料、人与空间、人与环境。
“我们要做的不是放弃物质,而是要去寻找取代造型体的物质形式,恢复连接的丰富性 。”
1.船厂1862
这座船厂位于穿透整块基地的即墨路北侧端部,它是由东西方向长度200m、南北方向宽度45m、最大净高26m、柱网间距为12m×30m组成的一个巨大的通透空间。
视觉上外墙被红砖包裹,仅有南侧外墙在拆迁时被拆除,透露着混凝土柱与鱼腹梁。室内的钢楼梯、巨大的机械管道等与混凝土柱同样经过长年风化。
船厂是为了制作巨大尺度的货轮而建,因此它和通常的建筑尺寸不同,拥有独特的尺度感,同时将非日常的尺度感与经过历史累积下来的材料质感尽可能地保留。
建筑内部运用 “孔”的手法,设置了穿过建筑纵向的孔(中庭),同时这个孔也贯穿着建筑的垂直方向,因此当人们进入到这个孔时,瞬间就可以感受到建筑的整体尺度。
另一方面,原本的建筑结构为可视的。在定位孔时以原有直立的混凝土结构柱为中心,从而确定孔的位置。
通常孔和结构体不会相遇,为避免孔的通透性被破坏,途中将会回避有结构体的位置。而故意以结构体为中心,可以显现1970年代结构体粗糙而有力的质感。
每座建筑拥有属于建筑自身的独特质感。比起形式,质感会给人带来更深的印象。
如果让去描写一座建筑的形式,大多时候记忆会比较模糊,而对于建筑的质感却会有着鲜明的印象。因为质感不仅仅给我们的视觉带来刺激,还会运用上人体全部的五官,以增加对于质感的记忆,船厂1862很好地实现了这一点。
2.阳澄湖游客集散中心
该项目位于苏州相城区,是阳澄湖的港口码头和游客集散中心。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对尺寸相同的挤压铝材部件的随机放置,来构建一个巨大的、形似山丘的地貌形态结构。
建筑内部也设置了倾斜的地面,以便与外部保持相同的类似于山丘的形态,从而为游客带来一种轻松且不受束缚的感觉。
这些造型温和的建筑也许不会瞬间带来视觉冲击,但却吸引着人们慢慢走进,观看、聆听、触摸、感受,五感不知不觉被唤醒。
02
触觉
触觉不仅是表达出一种触觉的感受,也是通过肌理的呈现调动视觉的通感,同时也能诠释出建筑打破 20 世纪以来现代主义建筑所塑造的钢筋混凝土传统,以回归更原始、更契合身心的空间感受。
1.虹口SOHO
上海虹口SOHO主要功能为办公楼,其楼下拥有一个共享空间供办公用。建筑一侧面开放并与城市连接。建筑师温和的处理了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了对立面和公共空间的处理上。
在立面上,建筑师用18mm宽的铝条设计了褶皱型的分隔,在形状上类似女人裙子上的编织花边。褶皱在一天不同角度,强度,色彩的阳光照耀下,立面会渐变出不同的效果。
建筑公共空间的内部装饰像是生物的皮肤,室内石头材质和铝条的穿拆搭配使用创造出了一种与传统“硬”建筑完全不同的氛围。
白色调为主的办公空间与空间有机的肌理相呼应,关注建筑和环境的融合,让建筑不再是混凝土方盒子,而是拥有了更自由舒适的形态去连接人与空间的关系,置身其间,为感官带来独特的体验。
2.前门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在前门东侧的西打磨厂胡同里,有一个既古朴又现代的办公空间,这里原本是破败的大杂院,经过隈研吾及团队的改造后,成为隈研吾在北京的工作室,也是前门一带备受追捧的打卡点。
隈研吾擅长使用各种材料和平面塑造层次感,这次改造项目也不例外。
建筑保留并修复了古老的木质结构,外观则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铝合金网格,网格的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花窗。古老元素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形成了开放而富有动感的立面,不仅带来了独特的视觉, 也引导视觉产生触觉的通感体验。
建筑的木制梁柱等结构在经过当地木工的细心分解和修复后被重新组装在了一起,立面原有的砖墙结构和外凸的铝幕以及玻璃幕墙相结合,产生了一种平衡的透明感,将四合院面向胡同街道开放。铝幕由两种铝制构件如同拼图一般组合而成,形成雕窗式的有机立面图案。
03
听觉
静态的建筑不一定要发出声音,而是可以作为声音的容器存在。
1.东宝学院音乐厅
2021年,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在日本一流音乐学院东宝学园内设计的“木造”音乐厅落成。
设计团队旨在将音乐厅本身设计成一个巨大的木制乐器,为欣赏音乐的极致体验提供理想的声学环境。
2. 艾克斯音乐学院
该项目是音乐学校、音乐厅和各类其他设施的综合建筑。本区域内的地势存在很大差异,其相邻地区的地势也颇不平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择铝材作为构成立面的单一材料,并对其进行了局部折叠。
折叠的铝板还有助于阻挡窗户开口处的阳光,并控制开口处的视野。曾经一个有趣的评论说立面让人联想到音乐学校的灵魂—乐谱。
音乐厅也同样运用折叠元素形成了非对称的内部构造。
04
嗅觉和味觉
人无法直接用嗅觉和味觉去品尝建筑,但也可以尝试调动多的感官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感受建筑的存在。
1.中国美术学院民俗艺术博物馆
民俗艺术博物馆坐落于中国美术学院校园内。 原场地本是一座山坡上茶园,有茶香,有书香。设计的初衷是要建造一座可以从地面上感知得到的博物馆,各楼层沿着坡地的起伏形成连续的空间。
一片片由不锈钢索铆固着的瓦片构成了外墙的表皮,同时还起到控制室内光照的作用。
博物馆形态与倾斜的地形相结合,对自然并没有一种侵入感。 设计师通过几何手法的分割和聚合来处理错综的地形,沿着坡地的起伏形成连续的空间,在外观上唤起人们记忆中鸟瞰村庄青瓦连绵的景象。
建筑屋顶和外墙表皮所使用的大小不一的瓦片来自当地的传统房屋,这有助于建筑与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2.长城脚下的公社
长城脚下的公社是由SOHO中国有限公司和12名亚太地区的著名建造师合作完成的当代建筑艺术作品,是中国第一个被威尼斯双年展邀请参展并荣获“建筑艺术推动大奖”的建筑作品,并在2005年被美国《商业周刊》授予“中国10大新建筑奇迹”之一。
在巍峨的长城脚下,有一个美丽的山谷,“长城脚下的公社”建筑群就坐落于此。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当属竹屋了。在郁郁葱葱的树木映衬下,竹子格栅的房子似隐似现。其中的点睛之笔是用纤纤细竹隔出的“茶室”,六面皆竹,悬于水上,透过竹子之间的缝隙可以看见长城的烽火台。
虽只有十多平米,却自然而不造作,整座建筑虚实结合,疏密有致的竹墙,颇具东方的禅意。竹屋采用的竹子在固定月份采伐并经过特殊工艺处理,以保证竹屋的使用寿命。走入其间,竹子散发出的特有味道也会引导人们感受建筑创造出的特有氛围。
竹子在中国是一种精神符号和象征,寓意谦逊的品格,在世界任何地方看到竹子,人们就会想到中国,在长城边上建这样一座建筑是很有意义的。
隈研吾认为长城是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的分水岭,现在世界面临的问题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东西方只有联起手恢复信任,消除敌意,世界才能和平,才能向前发展。
结语
隈研吾的建筑中有很多自然元素,使人们即使置身建筑中也不会有禁锢之感,而是如同身处自然。正如他所理解的那样:“大自然具有治愈人类心灵的力量”。
而他的建筑充分调动了这份来自自然的力量,在这个集中化的时代给予了人们治愈内心的能量。
隈研吾重现“五感的建筑”,营造有人情味的建筑与城市,宛如我们的先祖用自己的双手搭建的房子那样,有素材的肌理,有风声水响,有叶绿花香。
五感建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为我们带来了独特的风与光,回归自然,回归“原点”,或许这正是隈研吾风格的魅力所在。
下一篇:最后一页
记者从河南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鉴于目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为维护广大考生健康安全,经研究并报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河南省原定于6月11日
尖嘴猴腮是人们对猴子的固有认识,但凡事都有例外,最近,郑州市动物园就有一只猴因长着一张方方正正的脸,被送外号人脸猴,其独特的长相令
中原区民政局提醒:尽量避免扎堆,只要感情好,每一天都是好日子5月20日因谐音我爱你,成为很多新人眼中寓意美好的好日子。为满足准新人们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今年中国旅游日的活动主题为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记者今日从省、市文旅部门获悉,为进一步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在中国所有的大江大河中,无论从地理空间还是文化意义上来说,黄河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如果从高空中俯瞰,
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位于河南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隋唐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
想要了解郑州这片沃土流淌着的文化脉络吗?想要寻找郑州是最早中国历史起源的佐证吗?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由郑州市委网信办指导,新浪河
5月18日0—24时,吉林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6例(轻型),其中延边州3例,白山市3例(含2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
2022年5月18日0—24时,天津市新增7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4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1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