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文明其表,制度其里。”近日,深圳向社会发布了《2023年度文明行为规范实施主题和不文明行为治理清单》,体现了这座城市以制度支撑、法治方式涵养城市文明的高度自觉。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深圳城市文明建设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不文明行为和现象也出现了新的变化。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条例》明确要求,制定每年度文明行为规范实施主题并发布“不文明行为治理清单”进行治理。这是深圳以法治促进文明的创新举措,是将文明行为要求从道德“软约束”变成法律“硬约束”,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促进相关部门依法治理,引导市民深化文明规范认识、养成文明行为自觉的有力措施。
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准,既是历史演进的结果,也是持续治理的结果。实现从“人人独善其身”到“人人相善其群”的递进,一定的外部约束不可或缺。深圳从2021年起连续3年出台“年度文明行为规范实施主题和不文明行为治理清单”,划出不文明行为“红线”,引导促进社会共治,彰显了以法治力量激扬文明新风的坚定决心。随举一例,在深圳发布的《2022年度文明行为规范实施主题和不文明行为治理清单》中,有“遛狗不牵狗绳”一项,经过重点治理,如今这种现象发生的频率已大为降低。
以法治促文明,需要相关部门依法治理。规则和制度的平等性、法治的可预期性,对于让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我们看到,深圳有关方面持续加强对骑电动车不戴头盔现象的检查,一视同仁严格执法,现在,市民都能自觉配合,这种不文明现象也越来越少见了。今年深圳围绕4个方面文明行为规范实施主题梳理出的10项不文明行为治理清单,同样需要相关部门严格依法治理。
以法治促文明,需要各类媒体加强引导。在现代社会的文明肌体中,规则是筋和骨。让规则深入人心,才能让广大市民朋友都来当好城市“主人翁”,一起彰显“文明范儿”。各类媒体应当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宣传好、阐释好深圳发布的“年度文明行为规范实施主题和不文明行为治理清单”,传播好、普及好城市的公共场所文明行为规范,避免市民因为不了解规定、不熟悉规范而造成“无心之失”。
以法治促文明,需要广大市民朋友积极配合。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市民朋友既是文明创建者,也是文明受益者。每位市民朋友的一言一行,汇成城市的文明景观。在深圳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促进城市文明提升的过程中,只有广大市民朋友齐心支持、大力参与、注重自律,才能让依法治理的措施得到顺畅实施,让社会共治发挥出最大效益,让共建共治共享成为深圳城市文明建设的美好画卷。
在文明城市建设这趟列车上,没有一个人在车外,大家都是责任人、参与者、贡献者。广大市民朋友一起来,让法治他律与道德自律共同发力,不断推动城市文明水平提升,一定能让深圳在文明城市建设中交出一份先行示范的亮眼答卷。
上一篇:姜维怎么劝钟会反叛_姜维怎么死的
下一篇:最后一页
记者从河南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鉴于目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为维护广大考生健康安全,经研究并报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河南省原定于6月11日
尖嘴猴腮是人们对猴子的固有认识,但凡事都有例外,最近,郑州市动物园就有一只猴因长着一张方方正正的脸,被送外号人脸猴,其独特的长相令
中原区民政局提醒:尽量避免扎堆,只要感情好,每一天都是好日子5月20日因谐音我爱你,成为很多新人眼中寓意美好的好日子。为满足准新人们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今年中国旅游日的活动主题为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记者今日从省、市文旅部门获悉,为进一步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在中国所有的大江大河中,无论从地理空间还是文化意义上来说,黄河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如果从高空中俯瞰,
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位于河南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隋唐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
想要了解郑州这片沃土流淌着的文化脉络吗?想要寻找郑州是最早中国历史起源的佐证吗?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由郑州市委网信办指导,新浪河
5月18日0—24时,吉林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6例(轻型),其中延边州3例,白山市3例(含2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
2022年5月18日0—24时,天津市新增7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4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1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